379.“拼盘式”课程是指( )。A.国家课程B.简朴相加式综合课程C.相关课程的综合D.一体化课程380.容易使各门知识发生断裂现象,加重学生的学习肩负,忽视学生的兴趣,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是( )。
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后现代主义课程论D.履历主义课程论381.( )是课程计划组成的焦点内容。A.课程设置B.课程开设的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的体例和学周摆设382.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383.(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历程,是到达预期课程目的的基本途径。A.课程组织B.课程编排C.课程评价D.课程实施384.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 )来举行划分的。A.课程功效的角度B.教育阶段的作用C.课程制定者或治理制度的角度D.课程焦点组织的角度385.课程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履历,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B.运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386.关于课程与课本体例、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者的实施主体各不相同,教师只关注课程与教学实施环节即可B.三者之间应该保持尽可能的一致性,才有利于课程革新初衷的落实C.三者都应该以相应学科的课程尺度为基础依据D.教育目的分类学知识对于三者而言均具有指导性意义38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素质教育B.终身教育C.全民教育D.全纳教育388.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线,根据学生身心生长的阶段,以社会和小我私家最体贴的问题为依据将内容组织起来。
这种组织形式是( )。A.垂直组织B.横向组织C.纵向组织D.序列组织389.主持“教育与生长”实验达15年之久的苏联教育家是( )。A.凯洛夫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卡普捷列夫390.课程实施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运动,将已经编订好的课程付诸实践。
课程实施的历程不包罗( )。A.分析教学任务B.体例教学结构C.摆设课程表D.组织教学运动391.课外运动目的实现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努力主动性B.教师的主导性C.家长的配合水平D.内容的合理性392.由教育事情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课堂内亟待革新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而以革新这些教育运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
A.实验法B.视察法C.访谈法D.行动研究法393.以题海战术、时间战术提高学生考试结果,这种做法违背了教学中的( )。A.直观性B.循序渐进C.最优化D.因材施教394.“开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 )的关系。
A教育与经济B教育与政治C教育与文化D教育与科学技术39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其道”所体现的教师职业角色是( )。A.传道者B.示范者C.教育事情实施者D.教育运动组织者396.从课程体现形式来看,学校的校风、学风属于(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地方课程D.运动课程397.履历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
A.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履历和真切感受B.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D.促进学生认知整体性生长,并形玉成面掌握息争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398.当今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这是古代先贤( )行为在今世的延伸。A.诲人不倦B.反躬自省C.教学相长D.为人师表399.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运动月运动,联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题团队运动、艺术运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些教育运动所运用的德育方式是( )。A.说服教育法B.模范示范法C.实际磨炼法D.品德评价法400.教学历程中,最基本的部门是( )。A.检查温习B.部署作业C.教学新课本D.牢固新课本401.教学模式是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完型结构与行之有效的操作法式。
下列有关教学模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多元的教学目的追求B.教学理论的生长,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C.教学革新就是要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取代现有的模式D.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有用的,教师只要掌握一种即可402.涂尔干说过:“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获得激励和生长,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未来所处的特定情况的要求。”这种论断指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 )。A.社会化B.全面生长C.个性化D.可连续生长403.教育运动的焦点是( )。A.教师B.课程C.学生D.课本404.乌申斯基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受来举行思维的。
”“逻辑不是此外工具,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牢固性原则405.下列称呼与人物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A.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B.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C.实验教育学之父——斯宾塞D.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40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杜威C.裴斯泰洛齐D.。
本文来源:博亚体育app下载-www.guia-do-emprego.com